|
魔太太:種植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?看完以下幾點就知道了魔芋,又稱作麻芋、鬼芋、蒟蒻,天南星科魔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 1 選地整地魔芋具有喜溫怕凍、喜陰怕曬、喜濕怕漬、喜肥怕瘦、喜鉀怕氯、不耐干旱、避大風等特性。要選擇土層深厚(1尺以上)、疏松肥沃、通氣性好、排水良好、富含有機質和腐殖質、pH6~7中性偏酸的壤土(半砂半泥土)種植,重粘土、冷砂土不宜種植魔芋。地塊最好能半陰半曬,平壩地區大面積種植必須有遮蔭防護,或和高桿作物及低矮經濟林間作套種。魔芋忌連作,忌種過馬鈴薯、紅薯、油菜、蔬菜的地塊,可與小麥、玉米、黃豆等輪作。 魔芋地于冬前深耕炕土(30~40㎝),施足底肥。整地時,每畝撒施新鮮熟石灰75公斤,或用敵克松粉1~2公斤,耙入耕作層消毒殺菌。春后深耕細整,清除土壤中的石塊、雜草和殘膜等雜物,開廂理溝。 2 選擇優良品種及種芋處理選作芋種的標準 秦巴地區魔芋栽植以花魔芋較多,白魔芋較少。應選擇適合當地的芋齡較小、膨大率高的塊莖作種芋。要求塊莖無病斑,表皮光滑,無皺裂、疤痕、傷爛和霉變現象,外形端正,呈橢圓形,上端凹陷,口平,芽窩小,芽體完整粗壯,頂芽短壯,芽尖呈粉紅色,有光澤,葉柄痕較小,不超過球莖直徑1/2。選種時應注意公芋不能作種用。一般商品生產種芋以二年生、250~350克為宜,花魔芋種重量在500克以下、白魔芋100克以下的球莖。每類種芋盡量要大小基本一致。 播種前將種芋攤曬2天,然后選晴天上午用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兌水20kg液浸種芋0.5~1小時后,取出晾干后即可播種,也可以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2~4小時、40%福爾馬林加水200倍~250倍液浸種20分鐘~30分鐘、0.1%高錳酸鉀液浸種芋10分鐘。消毒的種芋晾曬時,堆放厚度不超過10cm,以利晾干后播種。 3 適時栽培魔芋發芽起點溫度為10℃。春播應在地溫穩定通過10℃時栽植。秦巴地區一般3月中下旬即可開始栽植。魔芋的播種期雖然較長,但應搶住季節,春種時適時早播,以利早出苗、充分利用有效生長季節、延長塊莖膨大期而實現高產。秦巴地區適宜的播期是:低山在3月中旬,高山在3月中、下旬,高山在3月下旬,在4月5日結束播種任務。魔芋也可冬播,在11月份結合收挖魔芋進行,邊挖收,邊栽種,收大留小,較均勻地將小球莖埋在土里,待明年自然蔭芽出土。 4 合理密植魔芋種植密度小,球莖膨大率較好,根狀莖發生多,單株產量較高,但單位面積產量下降;且魔芋喜蔭蔽畏高溫,密度小,葉面積系數過小,陽光通透葉幕空隙直曬土表,使土壤溫度升溫過高,對根產生不利影響。魔芋一般地上部分占空間的整個面積是地下塊莖平面的十倍多,依種芋橫徑的6倍為行距,4倍為株距。 不同種芋年齡的栽植密度,隨著種芋的加大,栽植密度減小,用種量增加。決定栽植距離時,應再參考種植地塊的條件和品種來調整。如為向南斜坡或低海拔處,因易受高溫、強日照危害,宜較密植;相反,在高寒地區,日照較少,宜稍稀植;花魔芋生長勢旺宜較稀植;白魔芋植株矮小,生長勢較弱,宜較密植。種植密度以達到葉定形時,葉片有約三分之一相互重疊為適當。 5 因地制宜,科學栽植丘陵蔭涼處,可高畦窄廂均行栽植,廂寬140cm~180cm, 廂高25cm,廂面平整,廂與廂之間留20cm起溝,開好三溝,不低于30cm ,以利排水,防止水漬。每廂栽植3~4行,株行距30cm×40cm,畝株數5000株左右。種芋可窩栽或溝植。依種芋大小,溝深10cm~15cm,土壤潮濕宜較淺,土壤干燥、保水較差宜較深。安放種芋時鄰近兩行應錯開位置,以45°斜放溝中,以免芽窩積水,并防止新芋底部皮層龜裂和腐爛。 斜坡地則頂芽向上 種芋上覆土6~9cm,土壤及氣候干燥和有暴雨的地方覆土較厚。若為傾斜地,先按行距開好播種溝;按株距將種芋幼芽向上傾斜擺放;然后蓋火糞、復土,底肥中的生物鉀肥可拌土直接丟施于種芋上,其它化肥不能直接接觸種芋。播種后蓋土(火糞)厚度為10~15厘米、不要太厚。 平川大面積栽植,一般為玉米魔芋間套或有遮陰保護栽植。玉米魔芋間套時,需起壟作廂栽植,壟高25cm,溝廂配套,溝溝相通,要求邊溝深30厘米以上,中心溝深40厘米以上,確保排水暢通,雨住田干。 經探索采用兩行魔芋兩行玉米的間套模式為佳(種植一行玉米大風容易倒伏,套三行魔芋中間行遮陰不夠),魔芋廂寬60cm,株行距為30cm×40cm,玉米寬70cm, 株行距為30cm×50cm,二者之間留30cm起溝,畝株數均為2780株,玉米品種以平展型或中間型中晚熟品種為宜,不宜采用中間型和早熟品種。玉米在采收時保留植株,以利遮陰。遮陰保護栽植采用起壟作廂栽植,種芋的栽植方式同第一種。 和低矮經濟林間套栽植 充分利用幼林地、矮化果園等土厚地肥的空行地間套栽植植,這種半蔭蔽條件對魔芋生長極為有利。栽植時根據林間距起壟栽植,開好三溝,防止水漬。 |